1、相机的高度与宽度未进行设置。
2、采集卡固件为旧版本固件或版本不匹配,导致曝光低或驱动失败,确认与更新固件
1、排查编码器回转部位固定螺丝是否松动;
2、排查编码器连接线路是否接触不良或者接线错误
是指:将行或者帧触发改为内部触发,来判断其是否有异常时,没有信号
连续打印检测模式:
1、查看光纤放大器是否正常触发;2、排查光纤放大器连接线路是否接触不良或者接线错误。(传感器灵敏度调整步骤:将不带标签的底纸放在传感器下,按下传感器上的SET键松开,按完后将带标签的底纸放在传感器下在按下传感器上的SET键松开即可。)
2、单张打印检测模式:1、打印机首选项未按要求进行设置;2、排查连接线路是否接触不良或者接线错误。
检查修改触发方向
*打印机分倍频有预设参数,可以直接查阅配置参考页面
分倍频设置本质是控制取图画面比例,设置2:4与设置1:2在效果上没区别。
早期硬件的倍频参数只能设置为2的N次幂,如:1、2、4、8、16、32,否则会没有图像。V30及之后的硬件版本不受该限制。
1、检查光纤收发端是否正确对齐。
2、检查光纤有无损坏。
检查网卡硬件是否开启了节能选项,需要关闭节能设置。
检查路径:网络连接-属性-电源管理
分倍频设置不正确。
通常一套正式的CIS适配件有匹配的固定分倍频参数,可查阅 配置参考 页面。
图像拉伸时需调大分频与倍频的比,压缩时需调小分频比倍频的比(注:倍频只能为2的n-1次,例如:1,2,4,8,如果倍频为3,会导致无图像)
这是因为采集卡刷错了相机固件
可能是相机连接到采集卡的排线没插好,也可能是排线坏了
可能是相机校准出现问题,在高级设置中重新进行校正。重新校正后还有问题的话,检查测纸是否有脏污并尝试更换相机与测试纸的位置再次校正。
1、网络配置中的巨型帧与节能以太网未关闭导致数据丢包。
2、硬件必须为千兆网卡。如无千兆网卡,可用USB3.0转千兆网口进行通讯取图(注需插到USB3.0的电脑端口上)。
3、确认软件和固件是否更新,旧版软件和固件有时会导致丢包出现该现象。
相机取到的图像(部分固定宽度区域)为黑色,而该区域对应的相机下实际是有标签存在的,且相机镜面未被脏污,可能是相机排线相关故障导致:
1、相机排线未插好;
2、相机排线的金手指发生损坏;
3、排线中间区域发生断线。
相机取到的图像为全黑状态,而此区域对应的相机下实际是有标签存在的,且相机镜面未被脏污,则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:
1、更新相机固件后,相机未按要求进行重启;
2、相机的曝光设置过低,导致图像呈现黑色;
3、相机排线未插到采集卡上;
4、相机排线未插好;
5、相机排线的金手指发生损坏;
6、排线中间区域发生断线。
取图出现扭曲拼接现象有三类原因:
一、未正确设置撕纸位。
标签停在相机下方未走完(此时取图未完成,相机灯可见是常亮状态),再启动后会发生抖动,前后两次的图像拼成的一张图时就会在停留处发生拼接现象。在打印机上设置正确的撕纸位(撕下模式),确保标签每次出纸后,标签间隙正好停留在撕纸位即可。
该原因在一张标签中通常只会有一条拼接线。
二、编码器。
1、观察编码器的硬件工作是否正常,有没有卡住或运转不同步的情况;
2、如果是联轴器类型的编码器,尝试将编码器有螺丝的地方全都拧紧或拆卸重装再试;
3、如果安装和观察运转都正常,那可能是编码器模块故障,更换编码器模块测试。
三、其他特殊原因。
1、碳带粘连出现向后的拉力可能导致图像扭曲
2、ZT610检测小标签,NG打印机暂停后,打印机自身的电机会反转(小概率)
3、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与出纸速度设置不一致(极少数),不影响打印效果但会影响取图。
将速度设置为统一速度即可解决,发送设置速度指令,斑马为例:
^XA^PR2,2,2^JUS^XZ
PR后面三个数字分别是打印速度、空甩速度、回撤速度,单位是英寸/秒。
这类变形有几点特征:
1、基本出现在固定范围区间;
2、越小的标签越明显;
3、连续出纸通常会在每一张的固定位置出现。
尝试手动拉直标签,辅助出纸平稳性,如果问题得到缓解或消失,则是标签自身抖动引起的变形,需要增加收卷器或打印机回卷器模块。或将回卷模式改为撕下模式,设置出纸距离,让每次出纸时正好停留在撕纸位。

在确保实物标签打印正常的情况下,发生该现象是相机排线受到干扰导致的效果。
已知某自动化项目现场使用了定制的1米长排线,没有使用标准排线,导致出现该现象。

尝试校正相机
取图内容出现扩散效果(图左),实际打印内容正常(图右)

尝试校正相机
例如打印3张,只检出2张